7788小说网 > 笔墨飞絮文集 > 岁月里的生活素描

岁月里的生活素描

7788小说网 www.7788xiaoshuo.com,最快更新笔墨飞絮文集 !

    1

    那时我在家帮着父母做农活,帮着母亲在太阳下晒谷子,汗水在骄灼下如水漫淌,湿了眼,湿了发,湿了身。那个中午,我依旧埋头在谷粒中,晒谷坪上,一声爆响喝斥传来,在寂静的知了都懒得叫唤的炎热炙灼中,那声音响得很是突兀,令我生生的惊住,好似寒流涌过身,热热的汗水倏地就变作了冰冷的珠子。

    抬头时,我看到那对年轻的夫妇,在村中的小路上,大打出手,男人揪着女人的发,在地上乱撞,女人抓着身边的一切物什甩向男人,男人的咒骂,女人的诅唾,哭叫,依稀在高朗的天空、白刺的大地间响彻透骨。

    他们是从家里大打出手,跑到路边,邻居发现,在旁小心的劝架,把女人拉开,驱男人去往母亲家。那对年轻的夫妻结婚还还没有多久,但是因着守寡的婆婆刻薄,男人虽是个木匠,却也生活贫困,女人是个无甚脑子的人,喜欢大事小事拉杂开来,对婆婆的可恶感是日久渐生。夫妻感情一般,再加上一个婆婆在旁指手跺脚插进生活、骂桑恶槐、哭死去的丈夫、骂不听话的儿子等,就变得日常生活都不得安宁,打打骂骂似乎是常事。

    小小的我立在阳光下,漫淌汗水,被那一阵惊心动魄的打骂怔得浑身寒颤颤。许久后回复心境,继续着埋守在谷粒间,捣腾稻屑。后来,他们的战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停。只是那阳光下的一幕情景却硬生生的如火般烙在了心底,如冰般冻在心间。

    后来,他们盖了新房子,搬走了,便很少听闻他们的消息。再后来,他们出去打工了,把儿子送往到娘家,婆婆也就此撂下不管,由着他们的两个兄弟去侍候折腾着同样的光景。

    前些年,在乡镇所上看到她时,很是讶异。她的声音依如往昔,说话有着大舌音,但那整体的形象却变得好似升了一个等级。浑身干净利索,不复当年在家时的邋遢与拖沓,发型整了个流行的大卷发,披在肩上,很是妩媚。皮肤也不复当初在田间地头忙碌的黝黑焦黄,而是白皙光泽红润。说话找人也显得有礼有凭。我站在她的旁边直直地盯着她看,恍惚的将她与记忆中的样子叠换着,而她在与别人说话,浑似不认得我了。

    夫妻俩至从外出后,便一直未回老家,儿子在娘家养着,至大了接到打工的地方去上学,后来又生了个女儿。这么些年,村人早已忘了他们夫妻俩,再也不曾从闲聊中听到别人对他们的议论了。

    2

    她是老太婆,是个寡妇,从丈夫去逝后,便每每从她家走过,会听到她的哭泣声,哭她死去的丈夫,哭她不孝的儿女,哭她的命苦,哭她的无所归依。

    斯时便总会听到村人对她的议论。她是个痴妻,是个好母,却也是个恶婆婆,三个儿子尽心的抚养长大,在还没有娶媳妇前,个个都是听话乖巧孝顺的儿子。但当儿子娶了媳妇后,便总认为媳妇把儿子们给夺走了,恋儿的癖好让她的心胸变得狭隘,与每个儿媳都处不好关系,刻薄媳妇,教唆儿子,闹腾得满村都知道。

    那些儿媳妇是儿子们自己托媒人娶回来的,个个都是儿子们自己喜欢的,且个个都是利害之人,占着丈夫的宠,想着婆婆的恶,总是在丈夫的耳边煽风点火,势与婆婆两不立。闹腾得丈夫对含莘茹苦抚养长大的母亲愈来愈兴味索然,对妻子也头疼,在先前结婚没多久的磨合时光里,也打闹过不少次。

    然,时间一久,与妻日日相依相抚,温存无隙,自是心里偏向了妻子,不再听取母亲的话了,甚而有闹腾得火了性子,会连带着帮媳妇打骂老母。日子久了,儿子媳妇一个个带着儿女离开母亲,另处独过,对老母亲也不再念什么抚养之恩,赡养之情了。

    老太太在身子健朗时,自种蔬菜,晚上理弄好,清早挑往镇上去卖,在人来人往的街头,经年累月,自是认识了许多与她一样卖小菜的老太太。便趁在卖菜的时光将儿子媳妇的不是一点点的诉说出去,而媳妇受不了恁般的作为,也在村里娘家一点点的数落婆婆的不是,如此这般,但凡识得她家的村里村外街镇之人皆都知道她家的景况,每每都是摇头叹息。

    彼时,一家子闹腾皆都是双方的不是。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,至后来儿子媳妇不再管老太太了。老太太也再动不起身子在田间地头劳作,种植蔬菜,挑卖蔬菜,便锁了老屋,跑到嫁到城里的女儿家去了。三个女儿,皆在城里,她便在三个女儿家里兜弄得晚年,过着寄养的生活。

    曾经,每每去往镇上,都会在熙熙攘攘的讨价还价中看到那个一身青黑衣裳的老太太,她是我少时映象中是最为深刻的老人,似乎记录着时光的无情与流离。她那所丈夫留下的斑驳泥墙老屋,一半由泥土夯成,一半由木板拼成,听老人说她丈夫是个很精良的木匠,且为人厚道而直爽,与村人兄弟相处很好。然而英年早逝,留下她一个人,枯守岁月,心里越来越怪癖,缝人事不悦便会骂出声来,与领舍儿子媳妇闹僵,不得已寄居在女儿家,受其闲言碎语。

    经年过去,似乎岁月早已将她忘了,时光也不再留有她的痕迹,村里不再出现她阴沉沙哑又尖利刻薄的声音。

    3

    时光可以让一个人老去,也可以让一个人彻底的消失,失去她所有的痕迹。

    彼时,我是站在阳光下的葡萄架下,听着她用手指着父亲唾骂,浑身寒浸浸,颤巍巍,抖索着倚在葡萄架下双手抱住葡萄藤才站立好身姿。远远的观着,看着,听着,好似默然无闻,又好似淡淡无着。幼小的身子,瑟缩在阴影背后,经年的参差驳杂,依旧还记得那个小不点缩在树影丛中,听着那比骄阳还要毒辣的骂语,眼中朦上的雾翳为父亲伤痛,也为自己哀怜。

    母亲正在寒热交加的病着,在六月的赤热灼烤中,母亲病得恹恹一息,迷糊不知身在何处,父亲忙于农活。我们成了无人关注的苦儿,颤栗着听着所有的好坏言语,瑟瑟的走近,又退后,乖巧无声地帮着做事。只为了父亲那含怒的脸,母亲那恍惚的神。

    用手指着唾骂的人,是女人,尖利的女人。虽然没有过多的感情观念,没有过多的辩识能力,也没有滋生出多大的仇恨心理,但却记住了,那深深的阳光下的黑白景,那生生的直指脑门的诅骂,似乎只有一个泼妇、一个刻薄之人才应有的光景,可是那却是一个嫡亲的伯母。

    中国的兄弟情想来就好笑,俗语说“兄弟如手足,妻妾如衣裳”衣裳可再换,手足不可抵。然而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,再手足之亲,再多大的深情厚谊都比不得妻子的相濡以沫来得重要。当一个重情的男子在妻子的床头之言相煽之下,顷刻,深厚的兄弟之情便如冰瓦解。更何况大多数女人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权利之后都会心胸狭窄,自私自利起来。那么些史上有名的明理贤慧大肚的名女良媛也仅只是少数,如星辰般罗列在中国的历史之上。

    也许是家贫,也许是父亲少言不争,也许是母亲好强,蹉跎的岁月里,冷眼旁观着伯母一家对父母的怒恨仇视、轻贱蔑视。斯时年少,很是不懂,为何要如此行劲呢?势利的不来往就好了,大可去攀附钱权之人,只因之间牵扯着一份亲情,诸如此,便生出许多的不良情绪。

    至后来,伯父去逝,父亲压下了多年的怒,去主持了伯父的葬礼,由此两家才往来。从那时起,伯母便成了隐居之人,再也很少看到她出来走动。将自己封锁在庭院里,如一个栖世老人,白发勃生。当年的尖利阴沉也收覆在时光中,敛去了那份锐利,倒如一个慈霭的老人享受着晚年的清闲。

    眼中,无论如何不会有仇恨之光,心中,也无论如何生不起敌对之情。与父母闹矛盾时,遇见时只是淡淡唤一声,她阴沉地点一下头;如今看着躲在岁月深处的老人出来,泛着笑颜唤一声,她则强笑一声,久久的凝视而来。

    岁月将那一抹时光的印迹点点滴滴在父亲的心上抹去,淡淡的令父亲怀着一份虚怀若谷的情怀。而每每凝视父亲时,便会想起那幕阳光下的凄厉情景。父亲在岁月里抹去了许多的伤与痛,印与痕,却将所有生活的丝丝缕缕、斑斑驳刻在了额间眉眼深处。

    望着从岁月中徐徐走来的老人,一声问候,几令她感怀若斯。每每在父母备好饭菜,请她来时,她都谢绝了,蜗在老宅深院中,守着耋耄时光,消隐着一生的明媚与年轻的凌利。

    4

    每次回家,我都会思忖着那个每天清晨叫卖豆腐的声音,追逐着他有力的步伐、嘹亮的嗓音,在清晨带露的晓光里漫漶少时的岁月,那份纯朴与美好,那份贴着山水大地的醇笃光阴就会在心魂间散发着清新淳朴的气息,呼唤而来。

    时光深深,岁月幽幽,卖豆腐的老人不再出现,嘹亮沉浑的嗓音也不再出现。曾经那是我们村里清晨扬声的高声喇叭,曾经那是我们村子上空的一款抑扬顿挫的音符,曾经那是我们村里一道清朴跳动的剪影。

    他是我们村里的老人,卖豆腐的老人,村里大人小孩都唤他叫豆腐伯伯。他性格豪爽、纯笃踏实、直爽重情、勤劳质朴,经年不分刮风下雨,在清晨挑着一根扁担,两篓豆腐从家里出发,沿着村子叫卖,至而从这山外走向大山深处,然后在太阳出来之际挑着空篓子走着纤陌小路回家。一个清晨的时间便走上几十里山路,如此练就了一副强健有力的身板,一双奔走如飞的力腿。

    他终年除了种田外,还锄地种植玉米、红薯、大豆、高粱等农作物,此外还酿酒,磨豆腐,酿洒磨豆腐剩下的洒槽、豆腐渣便用来养猪。每年春夏之季养上两拨猪,养出的猪肥膘壮实;酿出的烧酒劲头十足,烧劲抵喉呛辣,村里有人平时待客或是年节备酒都去他那儿打酒;豆腐除了每天早晨卖的水豆腐之外,还给村里人磨米豆腐,或做豆腐渣,味道清美。他自给自足,不用儿女们一分钱,勤勉而恬乐,知足而安宁。

    每天在惺忪的睡梦里,便被他扬声高叫的沉厚声音给唤醒,有些人家主妇都还没有起床,在听到叫卖声时,便披头散发着起来开门,端着一个大碗跑在声音后面买豆腐。那豆腐做得白白嫩嫩、水水润润、清凉透鲜。看着就让人喜欢,放在油锅里煎着,不烂不粘,吃起来口感鲜嫩清美,醇而不腻,嫩而滑润,很是一道美味。

    那些时候,我总喜欢吃豆腐,买来的水嫩嫩的豆腐,经母亲的手做出来,那个味道比起鲜鸡嫩肉更叫上口馋,更让人回味,而那清香真是穿过时空,一直弥漫在鼻端味蕾,终久不忘。也因此,我的记忆里总是留恋着那豆腐,那时光。

    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年,我想应该是有几十年了,从他的青年到他的壮年,再到他的老年,他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过,他的豆腐担子一直没有消失过,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人都认识他,就是那大山深处的少数民簇也与他有着深厚的情谊。

    经过老年,到得古稀之年,他不再做豆腐卖了。他跟在外出的儿子身边,在城市里观光游览,一个个地方去看,一座座城市去游玩,几年时光,他也满足了,回到家来,依旧上山深抚他的竹、他的松、他的草莽、他的渔塘、他的阡陌。

    然而,终是古稀之年了,再强健的体魄也经不得跌摸滚爬了。他在一次上山伐竹的时候,于山石路上滑到,被竹子压倒,至而胸肋骨断折,几年抢救恹恹回来。

    父亲去看他时,他对父亲说:老了,再也动不了。

    可是,他的豆腐,他的叫卖声,却一直回响在村庄上空,回响在我的年少时光中。猛一回头,似乎他依旧笑颜满面的走来,端起两块豆腐进碗,再利索地挑着豆腐而去。

    足迹踏遍了山山水水,身影踏遍了岁月的间间隙隙,总还会想起母亲絮絮的说:本姓家族里就豆腐伯伯心思最好2011年12月26日